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珊瑚礁介紹

珊瑚礁的形成
生物造礁活動的基礎就是累積碳酸鈣的鈣化作用,也就是骨骼的增長;在各項因子都適合珊瑚生長的環境中,才有珊瑚礁的形成;珊瑚礁在形成的過程中,也一直受到物理因子的塑造,而呈現不同的形貌;珊瑚礁在形成之後,還會受到海水的侵蝕、波浪的沖擊和海流的搬運;由於珊瑚礁的結構並不均勻,水流的不斷沖擊,往往造成差異侵蝕的現象,將珊瑚礁切割成非常複雜多樣的形態。被抬升到陸地上的珊瑚礁,會受到雨水的侵蝕和風的磨蝕,因而形成凹凸不平、嶙峋奇特的造形,植物的附著生長則更君速珊瑚礁的風化作用,改變珊瑚礁的形態。
地質作用也會影響珊瑚礁的形成杏整體形態,這個作用對珊瑚礁的整體形態有很大的影響;在珊瑚礁形成的過程中,珊瑚礁向外緣逐漸堆積,呈現橫向的發展,如果在珊瑚礁形成的過程中,陸地逐漸下降,海平面逐漸上升,那麼珊瑚礁就會向上發展,在這種橫向發展及向上發展的情況下,緣礁就可能逐漸轉變成堡礁,最後形成環礁。


台灣常見的珊瑚



蕈珊瑚並不黏附在礁體上,
是唯一可以栘動的珊瑚。( 綠島)





尖枝列孔珊瑚的枝條比鉛筆心粗不了多少,
很容易被折斷。(南灣)


腦紋珊瑚(綠島)





菊石珊瑚 (南灣)






棘杯珊瑚似乎會發出螢光(澎湖)







軸孔珊瑚(南灣)








海鞭也算是珊瑚的一種。牠們可以靠頂端斷落形成新的群體。 (綠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