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海洋觀光資源的多樣性
海岸觀光是只發生在海岸及近海地區的觀光、休閒、遊憩活動
,包括住宅、餐飲、渡假村、零售、海洋公園等產業發展,以及
娛樂漁船、游泳、浮潛等活動。而海洋觀光還包括以遠洋活動為
主的觀光。
因為海洋並非人類主要的生活環境,因此,海洋觀光與其他型式
的觀光活動,有明顯的區隔:
一.海洋觀光具有其他型式的觀光活動所沒有的特性,例如:海洋
觀光活動發生在我們賴以生存,但又不生活於其中的環境。
二.海洋觀光產業的成長速度,比其他大多數觀光產業來的快。
三.海洋觀光活動有著明顯的負面影響。
四.海洋觀光面臨管理上獨特的挑戰。
目前世界上的海洋觀光活動日趨豐富而多元化,從區位的角度可歸
納出主要活動有以下四種:
一.海邊活動:在濱臨海邊或瀉湖所從事的戲水活動。
二.沿海旅遊:沿著海岸從事水上休憩或水底探索等活動。
三.離島旅遊:在近海島嶼從事水上休憩或水底探索等活動。
四.遊輪活動:以移動式的「類飯店」遊輪從事海外套裝旅遊行程,
遊輪上附有各種軟硬體設施與餘興節目。
遊憩機會序列的各遊憩據點,可分為四種發展類型,各發展類型的
特性如下:
一.原始型
二.自然型
三.鄉村型
四.都市型
第二節 海岸觀光休閒環境的規劃及運用
海岸與海洋提供地球生態穩定與正面發展的機會,對於全球生態發展
系統非常重要,應該從生態資源、環境經濟,以及空間規劃的角度,
著手進行海洋環境的保護,同時做為海岸管理規範。因此,海洋觀的
永續發展必須依賴:
一.良好的設施與管理
二.乾淨、健康的海岸生態系統
三.安全的環境與健全的防災系統
四.沙灘復原能力與環境營照
五.有效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機制
第三節 促進海洋觀光休閒產業發展的要件
海洋觀光產業的成功經營,不但需要再觀光景點建構完善的基礎建
設, 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呈現各地特殊的文化內涵及特色。一個基礎
建設完善 的景點,確實能夠帶動人潮,提升觀光收益;然而,若缺
乏生動、專業 富創意呈現的文化內涵與人文價值,這種流於表面活
動及景點,終究 會因未喪失本身的特色而沒落。
第四節 台灣海洋觀光休閒產業的概況與課題
台灣海域就像熱帶花園般豐富多彩,遂使濱海地帶成為台灣旅遊不
可或 缺及深具發展潛力的一環。將全島的海洋觀光資源介紹:
一.北部置台海岸
二.西部離水海岸
三.南部珊瑚礁海岸
四.東部斷層海岸
五.沿海離島
總結:
海洋觀光的供給面和需求有著密切關聯。欣的需求往往創造出新的
活動 ,同樣的,也讓原先未被利用的地區有著被開發的機會。的確
,台灣海 岸觀光遊憩機會的供給是在增加中,不過也衍生出許多與
環境品質、地 區發展相關的重要議題。進一步來說,如果一個地區
的環境受到相當程 度的破壞或汙染,或是在地區發展策略上缺乏永
續經營的考量,那麼當 地的海洋觀光遊憩機會將逐漸流失。由此可
了解,雖然海洋供給活動愈 來愈多樣,根本上仍受限於環境品質以
及地區發展。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第十章『海洋觀光事業未來之展望』重點整理
觀光產業可謂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其發展對人類和自然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觀光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可能為正面或負面,不當的發展觀光,會導致生物棲息地及土地之破壞,自然資源減少,增加廢棄物與汙染。反過來說,負責任的觀光可以促進對保育與當地文化的認知與支援,創造國家與地區的經濟機會。如何減少負面的衝擊,鼓勵負責任的觀光,兼顧產業、環境、經濟及當地的生活品質文化,遂成為未來發展觀光的重要課題。
第一節 國際海洋觀光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海洋觀光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就觀光而言,以往大都從需求面的市場、推展促銷為主,應供應面的資源管理的考量較少,近年來,面臨許多負面環境的衝擊與資源利用的衝突,已認識到觀光是以資源為基礎的產業。一般業者常將欣賞大自然、動植物稱為自然觀光。為進一步減少對環境負面的衝擊,鼓勵正面的效益,又稱為生態觀光。依據國際生態觀光協會之定義「至自然地區,保育其環境及維持當地人民的福祉負責任之旅行」。
海洋觀光發展帶動地區之開發,沿海地區逐漸改變為大樓、渡假屋,機場、海洋公園、渡假村、高爾夫球場,過度的開發與大量之人潮,對脆弱的海洋生態造成衝擊,受到大量觀光客的干擾或破壞。觀光人潮帶來垃圾、廢棄物、廢水倒放入海,觀光活動對海洋動植物直接、間接造成之損害,都喚起人們注意海洋觀光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海洋觀光對沿岸社區產生的衝擊
海洋觀光休閒雖然對地方可以帶來繁榮與經濟上的效益,但同時也會產生社會、文化的衝擊,例如生活品質的降低;、文化風俗入侵、外國商品進入,不尊重原住民等。有些財團企業經營的觀光事業,包括所有的利益,甚至連員工都從地招募,在地人則僅承受觀光產業所炎來的傷害。
雖然觀光事業的經濟效益衡量愈來愈容易,但對社會、文化的衝擊則難以評估,有時社會文化變更的長遠成本,往往大於經濟效益。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提出「社區基礎之生態觀光」的概念,界定為「當地社區可實質掌控參與其發展與管理,大部分利益留在社區的生態觀光」。並於二○○一年訂定「社區基礎生態觀光發展導引」,訂出12條準則,歸納起來依社區基礎生態基礎生態觀光不同之階段發展,分別為:
(一)思考:是否生態觀光為適當的選擇。1.考量潛在保守的績效、2.預光檢視生態觀光的條件、3.形成整合之方案。
(二)規劃:社區與其他業者共同規劃生態觀光。4.尋求社區參與最佳方式、5.朝向具共識的策略共同努力、6.確認環境與文化之整合。
(三)發展:由社區基礎生態觀光計劃發展。7.確認市場及有效促銷、8.提升產品品質。
(四)加強:加強對社區與環境之利益。9.因應衝擊、10.提供技術支援、11.從遊客與業者獲得支援、12.斿行監測及持續。
三、海洋觀光與海洋傳統使用之競合
十多年來生態旅遊成長,觀光業者也意識到觀光資源保護與管理的重要,傳統自然資源之管理都由森林、漁業等主導,二○○三年加拿大海洋管理研究網路在全國研討會的會議資料中,對沿海地區觀光就提出「觀光產業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從主導管理利用的傳統產業中分得到一杯羹」。
第二節 國際海濾觀光事業發展趨勢
一、海洋觀光休閒繼續成長為全球的趨勢
二、海洋資產管理、環境維護的衝擊日益受關切
發展海洋觀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
(一)觀光公共設施 (二)觀光客或業者之疏失 (三)浮動城市
海洋保育與觀光聯盟設定了4項優先辦理的事項由業者來推動:
(一)實施廢水排放管理 (二)建立目的港的合作關係 (三)建立目的港的合作關係
(四)推廣販賣
三、發展永續海洋觀光事業
四、新興觀光據點及觀光產品多樣化、知性化發展
海洋休閒遊憩由最早期的釣魚、撿拾貝殼等行為,及3S「海水、陽光、少灘」之海灘、海水浴場、浮潛等活動,逐漸擴展至遊艇、滑水、衝浪、帆船、潛水、海上獨木舟、賞鯨、賞鳥等項目
五、重視海洋觀光休閒安全性
第三節 台灣海洋觀光發展因素分析
一、台灣發展海洋觀光有利條件
(一)海洋自然與人文資源豐富,適合發展海洋觀光遊憩
(二)台灣海洋觀光旅遊的潛在市場需求大
(三)海洋觀光已納入國家海洋政策及「觀光客倍增計畫」
(四)目前是發展海洋觀光旅遊的適當時機
二、台灣發展海洋觀光面臨的問題
(一)台灣地狹人稠、面積小,對環壖的承載力有限
(二)颱風與季節風影響海洋觀光之發展
(三)海域遊憩活動與其他使用標的產生競合的關係
(四)海域受汙染及環境遭破壞
(五)資源未整合,行政效率待提升
(六)缺乏有效海洋環境保全及觀光遊憩的安全機制
第四節 台灣未來海洋觀光發展趨勢
一、台灣海域觀光遊憩推展現況
(一)遊憩資源
(二)遊憩活動管理
1.公共建設及民間開發對於資源維護、海岸景觀產生極大衝突。
2.海域遊憩活動與漁業活動產生競台關係。
二、台灣海域觀光遊憩發展的方向
(一)確立永續海洋觀光產業策略,整體推動發展
1.推動海洋觀光遊憩活動與產業
2.推動休閒漁業
(二)獎勵發展海洋觀光產業、建立管理的機制
(三)整合社區、漁民、企業共同推動海洋觀光產業
(四)推展生態觀光,總量管制,維護生態平衡
(五)重點推展具特色、高品質海洋觀光旅遊
(六)規劃建設台灣沿岸休閒帶
第一節 國際海洋觀光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海洋觀光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就觀光而言,以往大都從需求面的市場、推展促銷為主,應供應面的資源管理的考量較少,近年來,面臨許多負面環境的衝擊與資源利用的衝突,已認識到觀光是以資源為基礎的產業。一般業者常將欣賞大自然、動植物稱為自然觀光。為進一步減少對環境負面的衝擊,鼓勵正面的效益,又稱為生態觀光。依據國際生態觀光協會之定義「至自然地區,保育其環境及維持當地人民的福祉負責任之旅行」。
海洋觀光發展帶動地區之開發,沿海地區逐漸改變為大樓、渡假屋,機場、海洋公園、渡假村、高爾夫球場,過度的開發與大量之人潮,對脆弱的海洋生態造成衝擊,受到大量觀光客的干擾或破壞。觀光人潮帶來垃圾、廢棄物、廢水倒放入海,觀光活動對海洋動植物直接、間接造成之損害,都喚起人們注意海洋觀光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海洋觀光對沿岸社區產生的衝擊
海洋觀光休閒雖然對地方可以帶來繁榮與經濟上的效益,但同時也會產生社會、文化的衝擊,例如生活品質的降低;、文化風俗入侵、外國商品進入,不尊重原住民等。有些財團企業經營的觀光事業,包括所有的利益,甚至連員工都從地招募,在地人則僅承受觀光產業所炎來的傷害。
雖然觀光事業的經濟效益衡量愈來愈容易,但對社會、文化的衝擊則難以評估,有時社會文化變更的長遠成本,往往大於經濟效益。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提出「社區基礎之生態觀光」的概念,界定為「當地社區可實質掌控參與其發展與管理,大部分利益留在社區的生態觀光」。並於二○○一年訂定「社區基礎生態觀光發展導引」,訂出12條準則,歸納起來依社區基礎生態基礎生態觀光不同之階段發展,分別為:
(一)思考:是否生態觀光為適當的選擇。1.考量潛在保守的績效、2.預光檢視生態觀光的條件、3.形成整合之方案。
(二)規劃:社區與其他業者共同規劃生態觀光。4.尋求社區參與最佳方式、5.朝向具共識的策略共同努力、6.確認環境與文化之整合。
(三)發展:由社區基礎生態觀光計劃發展。7.確認市場及有效促銷、8.提升產品品質。
(四)加強:加強對社區與環境之利益。9.因應衝擊、10.提供技術支援、11.從遊客與業者獲得支援、12.斿行監測及持續。
三、海洋觀光與海洋傳統使用之競合
十多年來生態旅遊成長,觀光業者也意識到觀光資源保護與管理的重要,傳統自然資源之管理都由森林、漁業等主導,二○○三年加拿大海洋管理研究網路在全國研討會的會議資料中,對沿海地區觀光就提出「觀光產業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從主導管理利用的傳統產業中分得到一杯羹」。
第二節 國際海濾觀光事業發展趨勢
一、海洋觀光休閒繼續成長為全球的趨勢
二、海洋資產管理、環境維護的衝擊日益受關切
發展海洋觀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
(一)觀光公共設施 (二)觀光客或業者之疏失 (三)浮動城市
海洋保育與觀光聯盟設定了4項優先辦理的事項由業者來推動:
(一)實施廢水排放管理 (二)建立目的港的合作關係 (三)建立目的港的合作關係
(四)推廣販賣
三、發展永續海洋觀光事業
四、新興觀光據點及觀光產品多樣化、知性化發展
海洋休閒遊憩由最早期的釣魚、撿拾貝殼等行為,及3S「海水、陽光、少灘」之海灘、海水浴場、浮潛等活動,逐漸擴展至遊艇、滑水、衝浪、帆船、潛水、海上獨木舟、賞鯨、賞鳥等項目
五、重視海洋觀光休閒安全性
第三節 台灣海洋觀光發展因素分析
一、台灣發展海洋觀光有利條件
(一)海洋自然與人文資源豐富,適合發展海洋觀光遊憩
(二)台灣海洋觀光旅遊的潛在市場需求大
(三)海洋觀光已納入國家海洋政策及「觀光客倍增計畫」
(四)目前是發展海洋觀光旅遊的適當時機
二、台灣發展海洋觀光面臨的問題
(一)台灣地狹人稠、面積小,對環壖的承載力有限
(二)颱風與季節風影響海洋觀光之發展
(三)海域遊憩活動與其他使用標的產生競合的關係
(四)海域受汙染及環境遭破壞
(五)資源未整合,行政效率待提升
(六)缺乏有效海洋環境保全及觀光遊憩的安全機制
第四節 台灣未來海洋觀光發展趨勢
一、台灣海域觀光遊憩推展現況
(一)遊憩資源
(二)遊憩活動管理
1.公共建設及民間開發對於資源維護、海岸景觀產生極大衝突。
2.海域遊憩活動與漁業活動產生競台關係。
二、台灣海域觀光遊憩發展的方向
(一)確立永續海洋觀光產業策略,整體推動發展
1.推動海洋觀光遊憩活動與產業
2.推動休閒漁業
(二)獎勵發展海洋觀光產業、建立管理的機制
(三)整合社區、漁民、企業共同推動海洋觀光產業
(四)推展生態觀光,總量管制,維護生態平衡
(五)重點推展具特色、高品質海洋觀光旅遊
(六)規劃建設台灣沿岸休閒帶
小丑魚的介紹
分類
小丑魚屬於雀鯛科 (Pomacentridae) 之海葵魚亞科 (Amphiprioninae),本亞科可分成海葵魚屬 (Amphiprion) 及棘頰海葵魚屬 (Premna),全世界海葵魚屬共27種,棘頰海葵魚屬則僅有1種 (Daphne and Allen, 1997),台灣產小丑魚則有一屬5種。
台灣產5種小丑魚均屬海葵魚屬,分別為:眼斑海葵魚 (Amphirpion ocellaris, 公子小丑)、鞍斑海葵魚 (A、polymnus, 鞍背小丑)、粉紅海葵魚 (A、perideraion, 咖啡小丑)、白條海葵魚 (A、frenatus, 紅小丑) 及克氏海葵魚 (A、clarkii, 雙帶小丑)。
小丑魚屬於雀鯛科 (Pomacentridae) 之海葵魚亞科 (Amphiprioninae),本亞科可分成海葵魚屬 (Amphiprion) 及棘頰海葵魚屬 (Premna),全世界海葵魚屬共27種,棘頰海葵魚屬則僅有1種 (Daphne and Allen, 1997),台灣產小丑魚則有一屬5種。
台灣產5種小丑魚均屬海葵魚屬,分別為:眼斑海葵魚 (Amphirpion ocellaris, 公子小丑)、鞍斑海葵魚 (A、polymnus, 鞍背小丑)、粉紅海葵魚 (A、perideraion, 咖啡小丑)、白條海葵魚 (A、frenatus, 紅小丑) 及克氏海葵魚 (A、clarkii, 雙帶小丑)。
分布
小丑魚的分布和海葵絕對脫離不了關係,雖然全世界海葵品種超過1千種,不過卻僅有大約10種海葵會與小丑魚共生。這10種海葵分布很廣,主要生長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特別是熱帶洋流經過的海域,北自日本,南到澳洲雪梨的珊瑚礁海域。但在大西洋則無這些品種的海葵,因此無小丑魚分布。
不同品種的小丑魚會棲息於不同的海域,但都必須水質清澈、光照充足且水深不超過50 m以上,這個習性完全是小丑魚與海葵之共生關係所發展出來。
在台灣小丑魚主要分布於東北部、東部、南部珊瑚礁海域,其他如綠島、蘭嶼、小琉球及澎湖等水流稍急之海域亦可發現其蹤跡。
形態特徵
1.眼斑海葵魚:體色為黃到橘紅色,身上有三條寬的白斑,眼後的白斑呈半圓弧形,中間的白斑呈三角形,各鰭外緣有黑邊。母魚體形較大,雄魚較小,尤其是產卵後,雄魚照顧受精卵時間較長,攝食明顯較母魚不足,體形會變的更加瘦小。
3.粉紅海葵魚:體色為粉紅色至黃褐色,頭後方有一條細窄的垂直白帶,眼上有一白色縱帶沿著背鰭到尾鰭。成熟雄魚之背鰭及臀鰭外緣有金黃色細紋。
4.鞍斑海葵魚:體色為紅棕到暗褐色,有二條醒目的白色寬帶,一條自頭部橫貫而下,另一條自身體中央開始才剛往下就轉彎而自背鰭上延伸,尾鰭上下緣皆為白色。雌魚第二白斑明顯大於雄魚。
5.克氏海葵魚:體色為黃褐到黑褐色,腹鰭呈黃色,尾鰭較蒼白,其他各鰭呈鮮黃色,二條白色橫帶將身體分為三部份,尾鰭基部又有一條白色橫帶。雄魚尾鰭上下緣呈鮮黃色,而雌魚尾鰭呈白色。
生態習性
小丑魚極具領域性,以母系為社會中心,一株海葵中會有3~5尾小丑魚居住,其中包含一對體型較大具有生殖能力的親魚以及數尾中小型魚,會有性變性之現象。親魚產卵前會在海葵旁清理產卵場,多會選擇在礁岩較平坦處。受精卵為橢圓形,在動物極之頂端具有棉絮狀之黏性卵囊帶,其功用在使卵粒黏附於產卵床上。產卵後親魚有護卵行為,護卵工作主要由雄魚擔任。魚苗會在太陽下山後的30分鐘以後孵化,這是具有生態上之意義,除了因為此時海葵的觸手已收縮,不會發射刺絲胞傷害到剛孵化的小魚,其他有害生物亦較少,如此可增加魚苗的活存機會。
小丑魚食性為雜食偏肉食性,多以藻類、小型浮游生物、小型無脊椎動物或海葵壞死的組織為主食。
海豚的介紹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珊瑚礁介紹
珊瑚礁的形成
蕈珊瑚並不黏附在礁體上,
尖枝列孔珊瑚的枝條比鉛筆心粗不了多少,
腦紋珊瑚(綠島)
棘杯珊瑚似乎會發出螢光(澎湖)
生物造礁活動的基礎就是累積碳酸鈣的鈣化作用,也就是骨骼的增長;在各項因子都適合珊瑚生長的環境中,才有珊瑚礁的形成;珊瑚礁在形成的過程中,也一直受到物理因子的塑造,而呈現不同的形貌;珊瑚礁在形成之後,還會受到海水的侵蝕、波浪的沖擊和海流的搬運;由於珊瑚礁的結構並不均勻,水流的不斷沖擊,往往造成差異侵蝕的現象,將珊瑚礁切割成非常複雜多樣的形態。被抬升到陸地上的珊瑚礁,會受到雨水的侵蝕和風的磨蝕,因而形成凹凸不平、嶙峋奇特的造形,植物的附著生長則更君速珊瑚礁的風化作用,改變珊瑚礁的形態。
地質作用也會影響珊瑚礁的形成杏整體形態,這個作用對珊瑚礁的整體形態有很大的影響;在珊瑚礁形成的過程中,珊瑚礁向外緣逐漸堆積,呈現橫向的發展,如果在珊瑚礁形成的過程中,陸地逐漸下降,海平面逐漸上升,那麼珊瑚礁就會向上發展,在這種橫向發展及向上發展的情況下,緣礁就可能逐漸轉變成堡礁,最後形成環礁。
台灣常見的珊瑚
蕈珊瑚並不黏附在礁體上,
是唯一可以栘動的珊瑚。( 綠島)
尖枝列孔珊瑚的枝條比鉛筆心粗不了多少,
很容易被折斷。(南灣)
腦紋珊瑚(綠島)
棘杯珊瑚似乎會發出螢光(澎湖)
軸孔珊瑚(南灣)
海鞭也算是珊瑚的一種。牠們可以靠頂端斷落形成新的群體。 (綠島)
訂閱:
文章 (Atom)